
特朗普人事操作:全面掌控美联储理事会的关键布局
当前特朗普政府通过一系列人事动作,正在重塑美联储决策层结构,为政策转向铺路。
莉萨·库克的去职并非偶然——其因在多份抵押贷款申请中存在造假行为(将投资房产虚报为“主要居所”以获取低利率),已被美国司法部启动刑事调查。特朗普以“正当理由”解雇库克,不仅规避了舆论争议,更直接清除了理事会中政策倾向相对中立的力量,为后续安插亲信腾出空间。
提名斯蒂芬·米兰补位,衔接行政诉求:特朗普提名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填补库克的理事空缺,且允许米兰在担任美联储理事期间保留白宫职位。这一安排打破了“美联储与行政体系隔离”的传统,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制定将更直接地对接特朗普政府的经济诉求(如通过宽松刺激经济),政策独立性进一步弱化。
启动2026年主席角逐,锁定长期主导权: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将于2026年5月结束,特朗普已提前启动候选人筛选,初步名单包括凯文·沃尔什(前美联储理事,政策倾向宽松)、克里斯托弗·沃勒(现任理事,与特朗普阵营关联紧密)、凯文·哈塞特(现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曾主张低利率刺激增长)。三位候选人均与特朗普的政策偏好高度契合,若最终当选,将确保理事会长期向“宽松导向”倾斜。
若上述人事操作全部落地,特朗普阵营将在美联储七人理事会中占据四席(现有鲍曼、沃勒两位亲信,加米兰与新主席),形成绝对的决策主导力——这一结构将直接改变美联储的政策天平,为激进宽松铺路。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任期内下一次中期选举将于2026年11月3日举行,而美联储主席提名与理事人事布局恰好在选举前半年完成关键节点,美国总统可能通过控制美联储在选举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提升就业数据,从而为共和党争取选民支持。这一操作与历史上尼克松在1972年大选前施压美联储降息的逻辑如出一辙,均是将货币政策工具化为选举博弈的政治筹码。
人事主导下的政策预判:明年或迎超预期降息
此前市场对明年美联储降息的普遍预期为“2-3次,每次25个基点,全年降息50-75个基点”,但结合理事会人事布局的倾斜趋势,这一预期可能被突破。
利率期货市场率先反应:当前利率期货市场已开始上修明年降息预期——此前隐含的“全年3次降息”概率已从50%升至70%,“全年4次降息”(总幅度100基点)的概率也从20%升至45%,后续若米兰提名顺利通过参议院审批,这一预期还将进一步强化。
美债收益率提前下行,曲线陡峭化: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近期已从4.3%降至4.0%,部分反映“超预期降息”的定价;未来随着预期升温,长端收益率(如10年期、30年期)下行幅度将慢于短端,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向“陡峭化”转变,这是市场提前消化长期宽松的典型信号。
风险资产与美元同步承压后分化:短期看,“超预期降息”预期会推动美股(尤其是成长股)阶段性上涨,因融资成本下降利好企业盈利;但中长期若降息伴随经济衰退坐实,美股或因盈利下修再度回调。
美元指数则将持续承压——若美联储降息幅度远超欧央行、英央行,美元的利率优势将进一步削弱,推动资金流向非美货币资产。
人事恐成核心变量,定价需紧盯两大信号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人事布局,已成为影响明年利率路径的最核心变量——掌控四席的理事会将大概率推动超预期降息,而市场不会等待政策落地,而是逐步向这一方向定价。
对投资者而言,需重点紧盯两大信号:一是斯蒂芬·米兰的提名是否顺利通过参议院(若通过,人事布局落地概率大增);二是FOMC会议纪要中是否出现“关注经济下行风险”“准备动用更大力度政策工具”等表述(若出现,将直接验证超预期降息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当前美联储的政策倾向已不再单纯由经济数据决定,人事结构的倾斜正在重塑政策逻辑——按照这个思路,若操作落地,将掌控美联储七人理事会四席。我们可以预测明年有超出市场预期的降息幅度同时,市场可能会提前向这个方向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