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经济今年大概率可以规避衰退风险
日本2025年二季度GDP数据修正超预期,从市场预期的0.3修正至0.5,交易者可以增加对日本经济的展望。
日本出货前置效应拉动出口同比表现走强,这将导致之后的季度可能出现显著的技术性调整,不过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近期建筑施工新规收紧落地,或将对住宅投资形成实质性压制。此外,库存周期演进节奏较此前预期偏缓,预计将对增长形成负向贡献。
即便如此,机构仍然现将2025年三季度经济增速预期上修至0.3%(前值为-0.1%)。尽管出口与投资疲软料将对整体增长形成拖累,但私人消费大概率维持强劲韧性。近期劳动收入数据显示,薪资增长动能延续稳健,而通胀——尤其是食品与能源领域通胀——预计将逐步回落。
二者共同推动消费者购买力稳步改善。除此之外,拟于下半年落地的财政刺激政策将逐步发力,为内需增长提供额外支撑。综上,可以判断经济大概率可规避衰退风险。对于2025年全年GDP,机构已将其同比增速预期由0.9%上调至1.1%。
日本央行动态,不排除加息暂缓的可能
从政治不确定性维度考量,10月加息概率已有所下行。隔夜指数互换(OIS)工具显示,日本央行年末前加息概率约为43%,较上周的70%显著回落。从宏观数据层面分析,即便本季度经济将出现暂时性收缩,但2025年上半年经济稳健增长、薪资增长势头强劲及通胀水平维持在2%以上,仍有望为日本央行的利率调整行动提供支撑。交易员仍维可以维持日本央行10月加息的预判,但该预判面临的风险正逐步升温。
日本政治动荡,政策存在分歧,冲击日元和日本国债
日本首相石破茂周末宣布辞职,为日本政策前景注入新的不确定性,市场反应剧烈。其继任者或倾向于更激进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弱化日本央行近期的鹰派立场,这一风险已推动美元兑日元大幅走高;与此同时,日经指数期货亦获提振,因股市对潜在宽松政策持乐观态度。
市场焦点正集中于高市早苗——她在去年自民党领导人选举中仅次于石破茂,若此次当选,将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其对宽松财政政策的支持及对加息的反对立场,使其成为市场核心关注对象。
不过,高市早苗并非唯一候选人。石破茂内阁中的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日本最具影响力政治家族之一的继承人——预计也将参选,但其在货币政策上的立场尚不明确。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则是另一潜在人选,他此前担任过多项内阁要职,并强调需尊重日本央行独立性。
当前执政联盟已失去参众两院多数席位,尽管自民党选举获胜者仍有望出任首相,但相较以往,其执政路径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日债市场局面亦不乐观。此前受财政担忧拖累,长期日债收益率稳步攀升至数十年高位,随后在上周后半段全球国债普涨的背景下才有所回落。
但这一缓解态势恐难持久,自民党领导人选举结果将决定财政扩张是否加速——即便全球市场因素带来短期缓冲,日本长期国债仍可能承压。
尽管日本政治变局尚未对日本互换利率定价产生明显影响,但交易员仍将日本央行12月前再次加息的概率视为“对半开”,且市场预计至明年4月将实现一次完整的25个基点加息。
日债收益率曲线长端已出现显著异动:20年期及更长期限日债收益率在市场重启交易后大幅跳升,基本抹去9月5日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带来的跌幅。
美国服务业价格是后续观察重点
若未受日本政治变局影响,自8月初以来美元兑日元所处的震荡区间本存在向下破位风险。
上周五(9月5日),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再度表现疲软,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下挫,同时市场对美联储至明年6月的降息预期攀升至5月以来新高。美国与其他货币的利差收窄,削弱了美元吸引力,美元指数一度逼近数月新低。
尽管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对最新通胀加速的风险存在分歧,但持担忧立场的委员则更倾向于聚焦7月服务业价格的上涨,而非商品价格(尽管进口关税已上调)的疲软。
若8月服务业各品类价格延续涨势,至少可能导致美联储9月政策会议投票再度出现分歧;若涨幅足以引发政策谨慎情绪,甚至可能出现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的情况。此类结果或推高美元兑日元——尤其因这将与8月非农就业报告所反映的消费者需求疲软形成矛盾的经济信号。
但倘若7月服务业价格的上涨态势在8月逆转,则可能引发相反市场反应,甚至可能促使市场开始计价美联储本月晚些时候降息50个基点的风险——考虑到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的明确证据,目前这一可能性的定价仍偏低。
FOMC整体认为,中性利率较当前联邦基金利率低逾100个基点,因此,若关键数据显示经济快速放缓,或如一年前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那般,引发大规模政策鸽派调整。
简而言之,尽管进口关税上调可能催生大量关于商品价格的报道,但商品价格走势并非交易员应关注的核心信息。真正令FOMC鹰派担忧的,并非仅为商品价格可能上涨,而是商品价格上涨与私人部门需求强劲并存的可能性。若缺乏强劲需求支撑,商品价格上涨很可能只是一次性调整,其影响亦会低于初始预期。
美债拍卖、失业金数据或引发波动
除日本政治局势及美国通胀数据外,日历上其余事件对美元兑日元影响基本有限,但需关注未来几日美国3年期、10年期及30年期国债拍卖前,市场对美债需求减弱的迹象。当前美债收益率已快速下行,若出现需求疲软信号,或引发美元短期走弱。每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报告亦是可能引发短期波动的数据——尤其在数据表现疲软的情况下。
技术分析:
目前美元兑日元仍区间震荡,汇价受制于上行方向的200日移动平均线与下行方向的50日移动平均线。14日相对强弱指数(RSI)近期在50附近徘徊,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由高点一路下降至0轴附近寻求支撑,亦支撑短期震荡这一观点。
然而,除非美元兑日元能明确突破并收于149.10(8月1日阴线50%分位),否则交易员可以在149.00关口附近针对反弹乏力行情逢高抛售,及在跌至50日移动平均线下方时逢低买入。
在当前区间明确突破前,这一策略仍是优先选择。若汇价向上发展,需关注200日均线的148.73及149整数关口;若向下突破,支撑位依次为147.50短期均线附近、146.80箱体下沿。
目前是日元多头交易者逢低吸纳的交易窗口。同时交易员要关注本周三的美国PPI以及周四的美国CPI数据。

(美元兑日元日线图,来源:易汇通)
北京时间15:55,美元兑日元现报1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