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量回升与汇率压力成短期焦点
据MPOA最新数据,5月1-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长3.51%,这一数据直接压制了午后的市场情绪。吉隆坡交易员指出,尽管出口需求稳健,但季节性增产周期叠加林吉特走强,令买方心态趋于谨慎。截至收盘,林吉特对美元汇率单日升值0.98%,进一步抬升以美元计价的棕榈油采购成本。
国际油脂市场联动性亦不容忽视。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日内上涨0.18%,而棕榈油合约小幅下跌0.32%;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价格则反弹1.16%。值得注意的是,原油价格连续第四日下跌,且周线可能终结三连涨,因市场预期OPEC+或于7月再度增产。原油疲软削弱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性,间接抑制了部分工业买盘。
机构观点:平衡表修复需依赖需求端突破
知名机构分析师认为,当前棕榈油价格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格局。一方面,东南亚进入传统增产周期,MPOA数据验证了产量复苏的初步迹象;另一方面,印度和中国等主要进口国的低库存仍对价格形成支撑。某驻新加坡交易主管表示:“若6月出口数据未能匹配产量增速,库存重建可能快于预期,届时价格或测试3700林吉特支撑位。”
部分买方机构则持相对乐观态度。一家跨国农产品贸易商指出,近期中国餐饮消费复苏及节日备货需求可能带动补库节奏,而印尼生物柴油政策的严格执行将继续分流全球棕榈油供应。不过其强调:“短期上行空间受限于原油市场的传导压力,若WTI油价跌破75美元/桶,棕榈油溢价可能进一步收缩。”
后市展望:关注月末库存与政策信号
市场下一步将聚焦于5月31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的官方库存报告。目前多数机构预估月末库存可能回升至180万-185万吨区间,较4月增长3%-5%。若实际数据偏离预期,或引发新一轮方向性交易。此外,6月初举行的东南亚棕榈油产业会议可能释放关于生物柴油掺混率调整的信号,这将成为中长期定价的重要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