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削减存款准备金率将从3月1日开始生效,这意味着大多数的中国大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7%。

这是中国央行一年来第五次削减存款准备金率,上次削减还是在10月23日。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旨在提高经济的流动性,从而提振消费者支出和资本投资。
牛津经济学(Oxford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在一份说明中表示,央行的目的显然是要在经济面临强大下行压力以及不确定性升高的情况下提振经济。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其继续开放资本市场和转变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正在放缓,其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9%,创下25年来的低点。
中国经济的放缓再次引发了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
高路易指出,中国央行需要划出一条底线。
中国在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提出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这意味着需要采取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但中国当局似乎也想要在资本外流和折旧压力的情况下继续支撑人民币。
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下滑,因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将评价人民币的基准从兑美元的汇率转变成兑换一篮子货币的汇率。由于市场担心中国可能大幅贬值人民币,这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动荡。
在最近的市场动荡中,中国的制定者似乎进行干预以稳定人民币,而其采取的额外宽松措施,比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引发人民币的进一步下跌。货币宽松措施可能会刺激投资者将资金从中国抽出,以寻求投资回报更高的其他投资。
国际金融研究所指出,中国正在处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2015年高达7000亿美元的资本逃离中国。但分析师表示,削减存款准备金率暗示中国政策制定者并不担心由于中国经济放缓导致的资金外流。
法国兴业银行的分析师魏尧(Wei Yao)表示,中国央行削减存款准备金率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开始稳定而资本外流的情况有所放缓。
中国央行在1月份承认削减存款准备金率不是首选措施,因为这将造成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她表示,昨日中国央行进行降息的潜台词是,相比一月前,中国央行对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担心要少。
政策制定者甚至可能采取削减存款准备金率以平衡资本外流。高盛指出,这可能被视为补充中国资本流动性的措施。
高盛的经济学家估计,今年1月的中国的资本外流高达880亿美元左右,几乎和此次中国央行削减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