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银行的研究发现,虽然油价暴跌了70%,由于从政府补贴到税收的各种原因,并不所有的亚洲消费者都能从低油价总受益。

油价的暴跌震动了全球市场,促使投资者退出高风险债券,并且使原油出口国的货币出现动荡。
油价在2016年2月创下13年新低后出现上升。周一亚洲交易市场中,美国WTI原油基准价格上升2.0%至30.22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上升1.5%至33.50美元/桶。
同时,原油的零售价格的平均下跌幅度仅为35%。
巴克莱指出,出现这种差距的原因是由于油价本身只占亚太区零售汽油价格的44%。其余的价格包括的炼油利润 (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批发价值之间的差额)、 税收、销售利润率和流通费用。
油价的下滑的部分好处也被国有石油公司和各国政府应对货币或库存损失的措施所抵消。
中国台湾、泰国和澳大利亚消费者在油价方面的受益最大,因为其具有竞争力的燃料市场结构和降价的政治意愿。
印度尼西亚、中国和印度的消费者受惠相对较少,因为当局亦藉油价暴跌的机会减少燃料补贴,征税或收费削减了省下的油费。
电费税收的下降受到国家特定方法和定价机制的限制更多。在印度为例,一般用于发电的燃料是煤而非石油,而电费的上调受到电费税收上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