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副总裁Leonid Fedun向国家通讯社表示,俄罗斯能够与沙特合作来调整石油产量。
由于全球市场的波动加剧了对美国原油库存供应过剩问题、俄罗斯自由输出问题、以及伊朗制裁被取消后重返市场问题的担忧,今年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下跌了15%
国际油价近来交投于30美元/桶,市场亟需“策划减产”来平息本周加剧的国际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问题;然而麻烦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大生产商,尤其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能够明确指出准备采取“合作减产”行动来维护国际油价。
OPEC秘书长Abdalla El-Badri周一曾呼吁所有国家,无论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加入重振石油价格的行列,因为这需要OPEC和非OPEC国家共同努力来完成。

然而,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产油国在国际原油价格跌至2003年来最低水平,并导致巨大经济损失情况下准备达成减产协议。长期存在的障碍仍然存在,沙特阿拉伯的愿望是捍卫市场份额,俄罗斯在冬季里拒绝削减产量,因而分析人士表示,减产协议之论可能只是反映了生产商身处困境中的“美好希望”,而不是期望采取具体性的。
俄罗斯和沙特就叙利亚问题的相反意见是两国另一重大外交障碍,俄罗斯方面支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然而沙特反对巴沙尔政权。
综合沙特阿拉伯以及俄罗斯的迹象,以及另一个原油日产量超过1000万桶的国家美国因素,似乎减产协议很难达成。
周二在利雅得(Riyadh),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负责人Amin Nasser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需等到2016年年底才能看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回升。与此同时,俄罗斯副总理Arkady Dvorkovich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中表示,俄罗斯能够保持生产稳定,即使在目前价格水平下。
这些言论与伊拉克石油部长Adel Abdul Mahdi的表述背道而驰。
但是我们应注意到有一个先例,各国意外达成“减产”协议从而扭转石油市场的供应过剩问题。当1998-1999年国际油价跌至10美元/桶时,沙特阿拉伯和其他的石油生产商连续数月表态称,不会放缓石油生产。但是幕后,各生产国的外交官在迈阿密和马德里一些城市进行秘密集会商讨减产从而结束了油价的崩溃。
然而,欧佩克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协议能够达成已被证实难以捉摸,因各方寻求维护各自市场份额。委内瑞拉一再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国组织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减产,但是其他成员国对此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