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景顺首席经济学家的格林伍德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20到30年中,香港的盯住汇率制为其金融秩序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大多数在采取该制度的国家,这一制度也运行良好。
他指出,欧洲波罗的海和巴尔干国家使用盯住汇率制特别有效。
身处伦敦的格林伍德在1983年的文章提到了亚洲货币监控,为香港政府把港币和美元联系提供了基础。因此,他被誉为港元盯住汇率制的建筑师。在同一年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成立。
格林伍德周二(10月27日)表示,和GDP相比拥有巨大贸易量或资本流动的小型经济体来说,货币发行局制度现在是理想的选择。他注意到,东北欧国家爱沙尼亚具有类似香港贸易枢纽的作用,其称为波罗的海的香港。
爱沙尼亚的货币此前一直和德国马克以及后来的欧元挂钩,一直到其后来在2011年加入欧元。这被认为是该地区经济成功的故事之一。

格林伍德指出,文莱和一些加勒比国家也是适合于货币发行局。文莱和纽元挂钩,而百慕大、开曼群岛和东加勒比和美元挂钩。
阿根廷在2002年放弃了和比索的挂钩,转向和美元挂钩。这是罕见的失败因为该国在采取盯住货币政策时未能遵守与之配套的各项规则,所以该制度在阿根廷取得成功是很难的。
虽然和美元挂钩的做法,剥夺了香港不受美联储影响控制其利率的能力。但经济学家指出,大多数国家都会努力维持和美元,或者其他货币,或是一篮子其他货币的联系,在这方面香港和大多数新兴市场相比有点不同。
格林伍德解释说,这些国家基本上管理他们的货币,这意味着他们的商业周期将和西方发生关联。
香港货币发行局制度由香港金融管理局小组委员会管理。
格林伍德补充说,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中国政府没有试图影响香港的货币政策决定,即使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刻。根据1997年达成的协议,香港由英国交还中国时,除了国防和外交,香港在其他方面都拥有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