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股市在过去几个月近40%的抛售加剧了市场对大陆经济的担忧,尤其是后中国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措施来提振股市,包括大规模的购股,但结果却是意外地削弱了市场对政府的信心,并且引发了指责这些措施严重不当的批评。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也点燃了中国因为经济放缓试图再次加大出口的猜测。
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前景,IMF仍持有与主流的悲观意见不同的看法。
该组织在周一(10月5日)的博客中指出,中国经济正经历从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向日益由消费和服务驱动的经济模式。到目前为止,实体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变可控性方面给了人一些安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国有充分的政策空间,进一步的政策刺激对防止经济增长过度下降是有必要的,虽然它敦促采取措施完成目标需求和再平衡,如支持内地社会进行消费。虽然过渡措施必不可少,但这也导致进口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补充说,经济放缓是符合今年经济增速下降到6.8%的预测的,虽然这仍低于政府的的目标7%,且比去年的7.4%有进一步的下降。
中国官方此前公布的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幅仍高达7%,再次引发了内地的经济数据可能不可靠的担忧。
然而,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有转变的迹象。官方数据显示中国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而官方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继续显示增长态势。
野村证券周一(10月5日)指出,物业投资增长缓慢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增长放缓已经反映出中国经济再平衡比预期更快。经济增长现在更多地是由消费和服务部门驱动,而不是投资和相关的制造业。然而,这种再平衡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增长的速度会比之前要低得多。
野村证券预计政府将把2016 GDP的增长目标从2015年7%的基础上降 6.5%。
肯定的一点是,即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经济下行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债务在增加。
野村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十分依赖投资和信贷,而国有企业、 房地产,建设部门和较弱的企业具备着累计起来最大的资金杠杆。这使得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日益增长,虽然仍然可控,但是不能继续积累。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意到最近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去几个月股市随着债务的累计大幅上升,之后又迅速崩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指出其底线是必须对此保持警惕。
对于中国来说,那意味着要关注股市的下行风险,而对世界其他地方来说, 要防范潜在的溢出效应。